《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朗读原文,并背诵全文。
2.具体把握老子所提出来的修身的功用和途径。
3.说说你从中感受到的启示和教育,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
具体把握老子所提出来的修身的途径。
教学难点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 ppt: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这就是儒家所倡导的德教。与老子所主张的德教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老子德教的功能和途径。
二、读 1.结合注释,通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教师提出重点字词。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5.全班配乐齐读。
6.在小组内互译课文,读懂大意,并用两个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修身”)
三、悟 1.集合注释和译文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老子认为修身的原则是什么?应该如何修身,修身有怎样的功用。
预设:
老子修身的原则是“善建”、“善抱”。人应该善于建设和抱持自己的内心,加强自身的修养,勤练内功。
老子认为修身的途径是:“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老子德教的功用是:“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
下观天下。”即:“身、家、乡、天下” 2.儒家所提出来的德教和老子主张的德教有什么相同点,对于执政者又怎样的启示。在小组内讨论,并推举一位中心发言人,准备全班交流。
预设:相同点——根基是一样的。想要建功于天下的,都必须以德化天下,以人为本,必须从我做起,从修养自身做起。“修身”犹如根基,是建立自我与处人治世的基点,两者都强调由治身到治国的范围内,修德的重要性。
教师补充不同点:
儒家在修身齐家之后,便由齐家急速推广到治国,然而“家”与“国”不仅性质、领域不同,所处理的事也各异,能齐家未必能治国。儒家“家国同构”修身治国观念,是以家长制为核心的封建等级思想,因此也让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导观念成为必然。
老子的德教则是“身国同构”,核心是追求心灵的无限自由,政治哲学是追求人人平等自由。
四、诵 1.诵读:请根据你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诵读全文。
2.背诵,指名背诵,分组背诵。
3.全班一起配乐背诵课文。
五、行 1.修身是立身处世的根基,更是为家为国的根本。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修养自身的事例。
2.择其善者而从之 在分享的过程中,选一两个适合你的方法来修养自身。
3.把你今天的收获写成随笔。
板书设计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准则:善建
善抱
途径、功用:身 家 国 天下
上一篇:新老师教学心得体会(2020)
下一篇:个人教学反思
摘要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市政路网已经基本规划完成,进入运营阶段,但由于设计考虑不足
谢鸿摘要:美术是一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想象能力的学科,有助于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1]分层化教学
郑乾容摘要:微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
凌永泽【摘要】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陶行知先生说:“
杨梓晨教学基本问题即“教什么、为什么教、如何教”的问题,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徐晓冬摘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推进,教师仍然按照教学顺序,一课一课地对学生开展教学,这是无法帮助学生直
李文婷“袭人竟然这样做”是完成刘姥姥鉴赏课后的迁移课。通过重点阅读袭人“忍”与“怒”的相关内容,分析
王丹统编版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精选典范文本,安排语文知识。教材中每个
周顺芳如何通过研读教材、调研学情精准定位集合教学的目标,借助信息平台促进学生对集合的深度理解呢?笔者
张海萍猜你喜欢规定学情习作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2022年4期)202